程式交易?這是什麼玩意兒?過去曾經聽過國際股市某個時間點,突然出現一根大峽谷訊號,推論結果可能是因為某交易員下錯單,讓整個監控市場的程式輔助工具紛紛啟動,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產生巨大的崩跌效應。這種好萊塢式的劇情,數十年碰不上幾次,根本與我溫和的投資方式完全不搭嘎。
不過就在兩年之前(正巧就是金融海嘯之後,想要多了解投資工具時),經由朋友介紹,開始了解程式交易。原來,程式交易就是以電腦軟體來協助投資,將投資人的策略想法建立成邏輯,再將這些邏輯轉化成程式碼,接著,當程式偵測的進出場訊號產生時,電腦會主動幫你到券商帳戶做下單的動作。國外在程式交易已經成熟發展,程式交易佔總交易五成以上,而國內則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普及,目前使用程式交易的標的主要為期貨商品。
以過去對於投資基金的溫吞個性,基本上在投資商品選擇上,應該歸類為保守型投資人。因為基金不容易受到市場大幅變動而鎖死,造成無法出場的窘境,而且基金經理人也有受到規範,必須依據當初發行的契約,做好資產的分配規劃。此外,基金公司不幸倒閉了,還有保管銀行來保障投資人權益。所以,海外基金對我而言,算是相當安全的投資工具。至於程式交易雖然開始產生興趣,卻沒想到目前台灣的程式交易,主要是應用在期貨商品上。以過去對期貨商品的印象,它絕對是高難度高風險的工具。過去,也只是在商學院課程中的模擬平台上操作,只是當遊戲練習而已,壓根兒沒有想過要拿期貨商品來當作投資工具。
不過,經過認真了解程式交易的原理後才發現,其實程式交易的操作測試,跟我熟悉的海外基金其實滿像的。程式交易可以將自己的策略邏輯編成程式碼,再從歷史資料中回測,了解該策略在測試期間內,是否能夠獲利,以及獲利的穩定度與風險性,最後投資人再決定是否與交易帳號連線,由系統自動幫你交易。
歷史回測的資料跟海外基金的報告概念是差不多的,從報告中了解策略的績效,就像在評比市場上銷售的基金商品一樣,從過去該檔基金經理人操作的理念與績效,來決定是否要購買該檔基金。而策略程式,就如同基金經理人的操作一般,只是將經理人的操作手法邏輯化後,由電腦來執行,這樣的方式跟基金不同之處,在於完全由電腦控制執行,如此就能夠免於人性的貪婪。而相同之處則是基金廣告一在重申的:「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」,所有的策略選擇與成敗,都必須由投資人自己來承擔的。
儘管如此,對我而言,「程式交易」已經是個新的投資工具選擇。因為能夠自己將自己的邏輯想法發展成策略程式,那不就等於自己是基金經理人嗎?況且,程式交易的重點就是擁有多年的歷史資料,可以借此驗證策略的是否合乎獲利的基礎。加上本身擁有一些程式邏輯的概念,可以一一修正策略,進而達到自己能夠接受的風險範圍,比起之前憑感覺的操作手法的所謂的植物學,這種具有邏輯語法的操作,應該算是統計學了。最重要的是,這個方式可以自己設定停損停利點,改善我過去操作基金不太出場的習慣,即時獲利了結或者是停損出場。以上這些總總的特色,開始覺得可以在基金之外,以程式交易作為另一種投資工具的選擇了。
留言列表